多動癥是注意缺陷與多動障礙 ,指發生于兒童時期,與同齡兒童相比,以明顯注意集中困難、注意持續時間短暫、活動過度或沖動為主要特征的一組綜合征。多動癥是在兒童中較為常見的一種障礙,其患病率一般報道為3%-5%,男女比例為4-9:1。
隨著信息傳播途徑越來越多樣化,獲取信息也越來越容易,在孤獨癥干預中“融合”這一概念慢慢走進家長們的視野,當了解過關于孤獨癥孩子融合效果及一些成功案例后,融合也逐漸得到很多家長的重視。那么對于“融合”家長們該如何實施呢?這里有一些建議,希望能幫助到大家。?
提到“融合”這一詞,相信會有不少家長會第一時間想到“融合教育”。其主要意義在于將孤獨癥孩子安置在普通的教育環境中,以促進孤獨癥孩子的學習發展及社會發展(學習能力、社會模仿、人際交往等)。在理想的情況下,融合教育不僅對孤獨癥孩子有益,普通孩子也能從中受益,如讓普通孩子學習到接納差異、欣賞多元等等。
而想讓孩子進行融合教育,也具有一定的“門檻”,需要孩子具備一定的能力。同時在現實中帶孩子進行融合教育也并不容易,一方面家長需要與校方(學校與孩子的老師)保持積極有效的溝通,維護好與孩子同學家長之間的關系與孩子與同學之間的關系。
另一方面,針對孩子的康復干預,家長們還需要與孩子所在機構的特教老師保持積極有效的溝通,通過多方的協作,從而促進孩子各方面的能力發展。并不是說,孩子進入校園后家長就可以放松了,然后讓孩子在融合環境中自然成長。?
那么,對于能力沒有達到“門檻”的孩子,又該如何進行“融合”呢?其實,家長在日常與孩子互動、一起游戲,也是一種“融合”,隨著能夠與孩子進行良好的互動,游戲的家庭成員人數越多,孩子的能力增漲也就越大。
當孩子能夠與家里人進行良好的互動、一起游戲時,我們還可以帶孩子走出家門,鼓勵并組織孩子與他人進行互動、游戲,如與客人互動、與鄰居打招呼、與同齡的小朋友一起玩游戲等等。
對于孩子的“融合”家長們不要自我設限,在保證孩子康復干預進展的同時,家長們可以根據孩子當下的能力情況來選擇“融合”方式,從最親近的人開始,先讓孩子愿意與家長互動,到孩子愿意與家長一起玩游戲,再到孩子愿意與他人互動、游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