多動癥是注意缺陷與多動障礙 ,指發生于兒童時期,與同齡兒童相比,以明顯注意集中困難、注意持續時間短暫、活動過度或沖動為主要特征的一組綜合征。多動癥是在兒童中較為常見的一種障礙,其患病率一般報道為3%-5%,男女比例為4-9:1。
近日,樅陽縣特殊教育學校老師在幫孩子進行康復訓練。近年來,樅陽縣特殊教育學校通過大力培養、扶持教師隊伍,已經形成學前、培智、啟聰、職業教育,并實現校內校外融合、送教上門等辦學內容、模式。
小宸是合肥市十里廟小學三年級學生,不久前在全省青少年輪滑錦標賽中獲得一枚集體項目金牌?!疤蝗菀琢?,沒有學校和老師的幫助,就不會有這塊金牌?!毙″穻寢尯鵁釡I來到學校向老師致謝。
小宸是一名特殊兒童,從小身體協調性很差,入學經過測評后被安排進普通班隨班就讀。2021年十里廟小學成功申請到合肥市特奧運動訓練基地,開始定期為特殊運動員聘請專業教練,指導輪滑球等特奧項目訓練,小宸被選拔進去?!皠傞_始學輪滑時,他不僅自己不聽教練指令,還會干擾到隊友。幸虧教練不斷發掘他的優點,不斷給他鼓勁,才一步步走到今天?!毙″穻寢屨f。
在特殊教育工作的持久點滴滋潤下,越來越多的特殊兒童和家長們擺脫了枯萎焦灼的日子,慢慢找回信心,艱難而堅定地靠近、接上正常生活軌道。?
隨班就讀,一切教育從生活出發?
據十里廟小學校長宋方達介紹,該校是合肥市蜀山區第一所承辦特殊教育的普通公辦校,開設有兩個針對特殊兒童的輔讀班,接納了20名特殊兒童就讀?!捌渲幸粋€孩子情況嚴重一點的班,由家長陪同一起上課?!彼畏竭_說。此外,還有15名輕度殘障的孩子編進普通班級隨班就讀。
這些特殊兒童存在語言障礙、智力障礙、自閉癥、多動癥、肢體殘疾等不同類型問題。在普通小學甚至普通班級里,他們能夠接受怎樣的教育?記者在十里廟小學看到,該校根據義務教育階段課程標準,為輔讀班兒童開設生活語文、生活數學、生活適應、美工、律動與唱游、體育與保健等課程,還組織教師學習培智教育課標。教師將部編人教版教材和學生個別化教育相結合,來突出教學主題?!俺苏n堂教育,我們對特殊兒童的教育貫穿校內生活的時時處處,一切教育都從生活出發,比如排隊出操、放學走路隊、午餐排隊打飯……真正做到生活即課堂,課堂為了孩子能更好地生活?!彼畏竭_說。
隨班就讀,保障殘疾兒童少年平等接受義務教育,是社會文明水平的重要體現,消除了對特殊兒童貼標簽的做法,還有利于培養所有學生平等的意識。校園內情境式互動,讓所有孩子都意識到大家同在一片藍天下,也便于讓教師發現特殊兒童的發展優勢,消除對特殊兒童的片面認知。
安徽醫科大學第一附屬醫院高新院區小兒神經康復中心主任醫生吳德呼吁,千萬不要把可以接收特殊兒童的普通學校,變成只接收特殊兒童的特殊學校,特殊兒童應該與其他正常兒童一樣,就近轄區接受教育,保障特殊兒童隨班就讀、輔讀長期有效開展,非常有必要!“小健剛進班的時候,表情常常很茫然,不能參與課堂活動,甚至聽不進老師同學的話。在參加學校珠心算社團后,被老師發現了計算特長,經過一個多學期的訓練后,小健不僅在珠心算上成為班上的佼佼者,更找到了自信,在班上表現得越來越放松?,F在,不論是課上還是課下,說話和笑聲明顯多了?!币荒昙壱晃话嘀魅卫蠋熣f。十里廟小學是全國珠心算實驗校,該校從2020年起嘗試將珠心算與培智教育相結合。小小的算盤,成了這些特殊兒童學習“粗大動作”“精細動作”“認知能力”“語言能力”“人際常規”“社會互動”的媒介,為他們打開了回歸普通生活的一扇“門”。
康教結合,實現教育效果最大化
在采訪中,記者還看到校內建有專業的康復訓練教室,這是該校根據 “康教結合”的原則,為了保障殘疾兒童需求,實現“人人享有康復服務”的目標而建立的。
科學的康復訓練可以幫助特殊兒童消減痛苦,得到功能補償,獲得生活、學習和工作的能力,為融合社會創造條件。據合肥市蜀山區教體局基教科科長任昌宏介紹,該區在2019年正式成立了特殊教育指導中心,在中心的指導下,全區特殊教育得到統籌發展,更多普通學校加入到特殊教育中來。
去年年底,十里廟小學聯合省立兒童醫院組成專家團隊,來到合肥市西園新村小學南校進行特教方面的研討。根據學校及家長的反饋,康倩倩醫生從醫學康復的角度,對特殊兒童診斷過程中的一些專業名詞,向老師和家長做了詳細解釋,并對康復評估、康復支持的意義做了案例分享。
為了讓康復訓練更有保障,十里廟小學還申請了2019年合肥市特殊兒童搶救性康復項目。目前該校的康復課程采用集體康復、個別化康復和家庭康復相結合的形式。值得一提的是,家庭康復是整個康復訓練中最基礎的一環,為了讓家長更專業,該校還成立了“家長學習課堂”,培養家長正確做到“康教結合”“家校結合”,讓家庭和學校的力量擰成一股繩。宋方達表示,實施“康教結合”,意味著從康復專業人員到基本設備設施的配置都要滿足更高要求,學校將采取機構集中評估、訓練和家庭康復指導相結合的方式,對項目救助的智力殘疾兒童進行系統康復,定期進行評估總結,提高康復和教學效果。?
社區參與,搭建融入社會之橋
讓特殊兒童真正融入社會,還離不開孩子居住地的大環境支持。
位于金寨縣的星星小鎮,是我國第一個由家長發起建立,并逐步落地的自閉癥及心智障礙者友好社區?!霸谝巹澰O計之初就采取了社區家庭的模式,即小鎮居民以六個人及輔助老師組建一個家庭,二十幾個家庭組成小鎮,這有助于小鎮居民和伙伴、輔助老師形成穩固的人際關系,形成他們未來生活核心支持力量,這是社區內的融合?!痹擁椖康陌l起人之一余華女士介紹說。
星星小鎮就坐落在一個大型居民區的對面,而不是遠離人群。小鎮精心設計了商業區,內有超市、快遞點、烘焙店等商業機構,一方面可以給孩子們成年后提供工作機會,另一方面也讓他們可以通過這個窗口和周邊居民形成互動融合關系。每周,小鎮的孩子們被組織外出購物、散步、旅游、理發、看電影、運動等,帶他們慢慢地走向外面的常規世界,也爭取周邊環境最大限度包容他們。?
“開始進入超市時,由于一些孩子聽覺敏感,對超市的背景音樂不適應,會出現尖叫等不恰當行為,我們幫他們慢慢脫敏、最終適應。在購物過程中,發現有孩子在拿取商品和付款出現不恰當行為時,我們就適時制止,耐心教授正確處理方式。長此以往,孩子們外出購物完成得越來越順利?!庇嗳A說?,F在,周圍的人們對這些特殊的孩子越來越了解,也表現出更多的包容和支持。經過訓練和輔助的孩子進入普通公共場所基本沒有障礙,甚至出乎很多人預料,表現得非常棒。
余華表示,特殊兒童的社會融合,首先是要幫助他們和周邊環境建立一個良性的互動關系;其次,志愿服務加入一定要持續穩定,只有這樣,社會融合才有保證,才能做到實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