多動癥是注意缺陷與多動障礙 ,指發生于兒童時期,與同齡兒童相比,以明顯注意集中困難、注意持續時間短暫、活動過度或沖動為主要特征的一組綜合征。多動癥是在兒童中較為常見的一種障礙,其患病率一般報道為3%-5%,男女比例為4-9:1。
融合教育是國際特殊教育發展的趨勢,也是我國特殊教育發展的政策要求和重要任務,如何高標準高質量落實融合教育發展的既定目標,是普通學校面臨的重要任務。
圖片
一、調適課程,實施“一人一案”
特殊學生經殘疾人專家委員會評估鑒定進入普通學校隨班就讀,普通學校應依據普通中小學課程方案、課程標準和教學要求,充分掌握每位特殊學生的殘障類別和程度、身心發展特點、學習規律,制訂個別化教育計劃,合理調整課程方案、教學內容、教學方式,全面保障落實“一人一案”。
普通學??筛鶕厥鈱W生需要增設特殊教育課程,可選擇、使用特殊教育學校教材,并提供必要的教學具和其他輔具,以提高教學適宜性和教學有效性。
既要重視文化基礎知識教學,也重視缺陷補償,更要重視潛能開發,即重視加強公共安全、生活環境適應、勞動應用技能、心理健康和體育運動藝術等方面的教育,提高特殊學生自主生活能力和社會勞動等綜合能力。
普通學校要注重完善特殊學生的入學前后的適應性和過渡性銜接工作,要給其一定的時間適應學校學習生活。除為特殊學生制訂個別化教育計劃、提供個別化教育支持外,普通學校教師要做好課程銜接,基于特殊學生的實際狀況在學習和生活上給予其更多的指導,還要積極爭取特殊學生家長的配合,以使特殊學生盡快適應普校的日常學習以及生活。
圖片
此外,普通學校要研究建立符合特殊學生的綜合能力素質水平評價機制,將學生思想品德、身心健康、學業水平、藝術文化、社會實踐、科學知識以及日常生活實用技能綜合掌握情況作為基本評價內容,實施個別化評價。要根據其特點和個別化教育計劃確定的目標進行靈活評價,特別是評價其學業成績時,要注重評價其學習態度、學習效果、學校適應等發展情況。要重視對特殊學生的診斷性評價和形成性評價,關注其縱向發展和學習過程中的動態發展,以其自身作為發展參照,更加公平、客觀、準確地評價特殊學生,真實地反映特殊學生成長進步發展情況。
二、專業導向,組建隨班就讀教師隊伍
組建一支穩定的具備融合教育理論與實踐技能的隨班就讀教師隊伍是保障隨班就讀工作質量的關鍵因素。普通學校應形成規范的資源教師選拔制度,可通過個人申請、擇優選派等方式,從本校內選拔富有愛心和責任心的、特殊教育專業畢業或經過特殊教育專業培訓、具有心理或康復專業相關資質的、具有較豐富特殊教育和康復經驗的優秀教師擔任資源教師,人員確定后要保持隊伍相對穩定;要選派優秀教師擔任特殊學生的班主任和任課教師。
此外,積極探索引入康復師、社工等相關人員承擔隨班就讀學生康復訓練、輔助教學等工作。普通學校要注重隨班就讀教師職后培訓??舍槍﹄S班就讀教師在教學中遇到的問題,組織他們圍繞問題進行研究。實踐表明,普通學校開展專業、系統的特殊教育理論與業務實踐課程校本專業培訓,能有效地提升隨班就讀教師指導特殊學生的能力。隨班就讀教師也應當積極加強專業自學,通過閱讀專業書籍、聆聽專家專題講座、進行實地學習交流等多種方式不斷完善自己的專業知識素養體系。?
三、家校協同,形成融合教育發展合力
家長是教育服務的受益者,將家長意見作為教育服務質量主要評價依據已成為國際教育界的重要趨勢。特殊學生家長自身相關因素是影響其融合教育滿意度的內在動因,普通學校應通過組織特殊學生家長培訓,著力提高特殊學生家長素質,使特殊學生家長切實擔當起融合教育提倡者、學習者、推動者、合作者的重要角色,更好發揮家校合力。
普通學校要強化家校合作共育,與特殊學生家長保持密切聯系,加強家庭教育指導,引導特殊學生家長樹立科學育兒觀念,促使特殊學生家長自覺履行作為家庭教育工作主體人的責任。
四、軟硬兼顧,營造融合教育發展良好環境
普通學校在積極推進無障礙校園環境建設的同時,應該清醒地意識到:無障礙校園環境并非局限于有形的物理環境,也包括無形的觀念無障礙、制度無障礙、文化無障礙和課堂教學環境無障礙。普通學校一要根據隨班就讀特殊學生的數量和需要,通過爭取項目資金、積極自籌資金等方式,適時擴建資源教室和資源中心,在教學教具配備、無障礙環境改造等方面加大投入力度。同時要充分利用資源教室為特殊學生和其他有特殊需要的普通學生提供個別輔導、心理咨詢、康復訓練等服務,進一步提高資源教室的使用效率。
二要注重無形的無障礙環境建設,普通學校應創設融合的校園文化環境,通過組織各種活動,持續加大融合教育宣傳力度,引導全體師生正確認識融合教育,營造接納、尊重、包容的和諧校園環境。此外,普通學校應建立完善的督學、績效考核評價指標體系,將融合教育實施情況、隨班就讀學生能力綜合發展情況納入各年度綜合考評,從而長效保障融合教育高質量發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