多動癥是注意缺陷與多動障礙 ,指發生于兒童時期,與同齡兒童相比,以明顯注意集中困難、注意持續時間短暫、活動過度或沖動為主要特征的一組綜合征。多動癥是在兒童中較為常見的一種障礙,其患病率一般報道為3%-5%,男女比例為4-9:1。
上海疫情爆發之后,家住上海的漸凍癥患者陳女士因為身體原因無法爬樓,他住的小區也沒有裝電梯,做核酸成為了他的一大難題。最開始他說明自己的情況,申請醫生上樓,但被告知需要自行下樓,醫生不能夠近乎。最后,當他開始搬出爬樓機的時候,核算工作卻已經結束了。
工作人員離開前說,殘障人士呢,平時應該不怎么出門兒,家里有人做過就可以了。而另一邊,住在陜西北路某小區的九位盲人,家里的食物只能夠再支撐一天了,網上搶不到食物,好不容易從街道辦得到了幾個訂餐信息,卻因為不夠起送量無法配送。陳女士和幾位盲人們都屬于被置于社會場景邊緣地帶的殘障人士,跟上海2500多萬的常住人口相比,上海殘障人士的數量雖然并不龐大,但也足以引起我們的重視。根據最新的數據統計,截至2020年底的上海共有59.5萬持證的。
他們大部分人本就因殘致貧,疫情之下,他們的生活之后更為困難,加上曝光的機會少,他們的呼聲也很難被人聽見。
但現在多數上海普通人開始找起團購叫齊跑腿來購買自己所需生活物資的時候,殘障人士卻很難參與進來,特別是失去了視力的盲人,他們可能連線上搶菜都做不到。那么該怎么辦呢?他們需要依靠鄰里互助。在一份上海殘健共融互助的在線表格里面呢,匯總了很多上海殘障人士們的需求信息,這些信息由志愿者們一一打電話核實之后,再嘗試購買配送給相應的人。
令人感到欣慰的是,在這個互助表格的幫助之下,住在陜西北路九位盲人的食物終于有了著落。跟這些盲人同住一個街道的志愿者梁女士呢,知道情況之后,叫了一單跑腿,趕緊把自己家里囤的一些食物送了過去。鄰里互助不僅解決了生活的難題,也給大家的內心帶來了溫暖,一些地方的居委也正在行動。在上海金山區的石化街道,有一對湖北來的盲人小夫妻,同樣也是因為不方便用手機搶菜。?
面臨著物資短缺的問題,好在他們所在的小區的居委會向他們伸出了援手,幫助他們搶到了物資。目前這對夫妻所在的社區共有十幾位的殘疾人士,都由居委進行幫扶。獲得幫助的盲人丈夫說,剛開始疫情風控的時候還是挺怕的,但是得到了一些好心人的幫忙,心里就踏實很多了。越是在艱難當中,越要互相支撐,共度難關。
昨天,上海新增本土確診病例2573例,無癥狀的感染者25146例,感染者的數量還有很多,為什么小區在風控期間還不斷的出現陽性感染者呢?
上海市疾控中心的副主任吳華宇在今天的發布會上解釋說,一是篩查數據有一定的延時,核酸篩查工作量很大,檢測完之后呢,如果發現陽性混管,還需要復核等一系列的工作,二是存在家庭聚集性的傳播,三是在全域靜態管理的階段,雖然居民足不出戶,但仍然有很多物資在流通。
如果存在病毒污染的物品,不排除接觸之后造成感染。上海的抗議之戰還正在進行當中。一個文明的城市應該首先保障殘障人士等弱勢群體的權益。我們也希望在將來,隨著防疫措施的不斷調整和完善,向殘障人士的弱勢群體能夠獲得更多的幫助,得到更多的關愛和支持。
發布于 2022-04-19 00:1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