多動癥是注意缺陷與多動障礙 ,指發生于兒童時期,與同齡兒童相比,以明顯注意集中困難、注意持續時間短暫、活動過度或沖動為主要特征的一組綜合征。多動癥是在兒童中較為常見的一種障礙,其患病率一般報道為3%-5%,男女比例為4-9:1。
有一類群體,他們就像殘缺的花朵,努力著,期盼著綻放的那一時刻。
這類群體是一群特殊的孩子,他們與正常兒童在各方面有顯著差異,這些差異可表現為智力、感官、情緒、肢體、行為或言語等方面,既包括發展上低于正常的兒童,也包括高于正常發展的兒童以及有輕微違法犯罪的兒童。
而面對他們時,或許會因為過于小心翼翼而變得手足無措,不知如何去開展服務工作,對此,筆者有以下幾方面的建議:
一、避免“貼標簽”造成的心理傷害
社工在進行服務時,對服務對象進行分類建檔也是必不可少的工作,建立檔案不僅有利于社工進行后續跟蹤,同時也有利于社工為服務對象制定合適的服務計劃。但是在建立檔案時,社工也一定要注意避免“貼標簽”給孩子們造成的心理傷害。社工工作的目的就是幫助弱勢群體,而不是在先傷害弱勢群體后再極力地去補救和治療,對于特殊兒童,尤其是有心理健康問題的兒童,他們本就很敏感,缺乏安全感,而因此社工在服務特殊兒童時一定要考慮到這一點,避免因為“貼標簽”而給他們帶來二次心理傷害。?
二、要給予無條件關注
無條件關注最初是羅杰斯在心理領域提出的一個方法,羅杰斯認為無論來訪者的品質、情感、行為怎么樣,咨詢師對其都不做任何評價和要求,并對來訪者表示無條件的溫暖和接納,使來訪者覺得他是一個有價值的人。
社工在開展工作時也可以使用這種治療方法,只有真誠、平等的去接納和尊重他們,才能讓孩子做真正的自己,進一步幫助他們全面的認識自己,看到自己的優勢,從而樹立信心,自由的去體驗生活,健康快樂的成長。
三、給予一定的傾聽和鼓勵傾聽
對于社工而言,能夠更有效的去了解孩子們的基本情況,情緒表現以及情感態度,這也是社工進行服務的必備條件,而對于孩子們而言,被人傾聽有助于他們進一步疏泄和釋放消極情緒,敞開心扉。因此,社工在進行開展服務時,一定要注意引導孩子們訴述和疏泄,但是社工也要注意,在服務對象訴述的過程中,要持非批判的態度,不要隨意加入自己的主觀看法,要拋開自己的價值觀,全面客觀地獲取他們提供的信息。另一方面,社工也要注意積極地去鼓勵和支持他們,給予他們一定的心理支持,讓他們進一步感受到自己被接受,被認可,消除他們的自卑心理,提高他們的自信心。?
四、要注重人際關系的拓展,尤其是朋輩關系
一些特殊兒童,尤其是其中的殘障兒童,他們因為身體原因,不僅使得他們的正常生活受到影響,同時也會對他們的人際交往帶來不便,甚至會因為自卑和不自信而使得他們不愿意接觸社會。
但人際交往對兒童的健康成長有著特別重要的意義,因此,社工在開展服務工作時,要注意培養孩子們的社會交往能力,可以多組織開展朋輩支持小組、情緒管理小組、團體合作小組等,通過朋輩群體的力量,改善他們的心理、行為認差,提升他們的人際交往能力,讓他們樂觀、積極的面對生活、融入社會。
五、鏈接資源,建立社會支持網絡
作為弱勢群體,特殊兒童在生存、成長中會面對著各種各樣的問題,比如家庭經濟問題、心理健康問題以及教育問題等,而這些問題僅靠社工以及個體家庭是很難解決的,社會支持理論認為,“一個人所擁有的社會支持網絡越強大,就越能夠越好地應付各種來自環境的挑戰”。因此社工要利用自身的優勢和基礎作用,鏈接各類資源,協調各個支持主體的互動合作,從而拓展他們的社會支持網絡,加強他們的社會支持。同時社工也應該整合有關的知識、救助政策以及可利用的資源,并傳達給他們的家庭、使得他們等夠及時獲得相應的支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