多動癥是注意缺陷與多動障礙 ,指發生于兒童時期,與同齡兒童相比,以明顯注意集中困難、注意持續時間短暫、活動過度或沖動為主要特征的一組綜合征。多動癥是在兒童中較為常見的一種障礙,其患病率一般報道為3%-5%,男女比例為4-9:1。
在家庭干預中,孩子不配合的情況,基本上是以99.99%的概率會出現,俗話說,上有政策下有對策。今天我們就來看看在干預訓練中孩子不配合該怎么辦。
圖片
一
學會區分孩子的不配合是合理的還是不合理的
1.可能有人會問道,不配合為什么還會是合理的?
首先當孩子出現身體不舒服時,情緒會比較低落,積極性也不高,在此情況下要求孩子極力配合是很難的。孩子不配合是合乎情理的,需要先調養好孩子的身體在進行訓練,畢竟孩子的身體健康是第一位;
還沒有學會走就想跑是不可能的,訓練的內容一定是符合當下孩子的實際能力的,根據孩子的能力來制定相應的訓練。另外家長要降低要求并給予孩子適當的輔助,來幫助孩子達成訓練內容。
2.有合理的就會有不合理的;
首先就是孩子無理取鬧,只想玩不想訓練。其次就是孩子的需求不被立即滿足就鬧情緒,不配合訓練,都是不合理的,需要去進行干預和糾正。
針對孩子只想玩不想訓練的情況,我們先不要目的性太強,硬拉著孩子去訓練,反而容易引起孩子的抵觸和哭鬧情緒。
圖片
可以先跟孩子一起游戲互動(玩玩具,感官刺激游戲,呵癢癢或者舉高高等),在玩的過程中借助生動有趣的表情,動作來引起孩子的興趣和積極性。
當孩子的情緒以及興趣被調動起來,再逐漸將訓練的內容與玩具做關聯,讓孩子在輕松有趣的情境中得到提升(例如孩子在玩球,我們可以圍繞球來展開相關的訓練,球的發音,形狀,顏色,踢球的動作模仿等一系列有關游戲的內容)
另外,針對孩子需求不被滿足就哭鬧的行為,要及時的采取冷處理(不理睬,忽視)無論孩子如何鬧情緒都不能滿足他,立即滿足反而會強化他不得到滿足就不配合的行為。
除了冷處理也可以采取轉移注意力的方法,減少孩子對于鬧情緒的關注。如果孩子的情緒比較激動或持續時間很長,可以先進行安撫(單純的抱著,不去過多的關注,進行身體限制以及情緒的安撫),等孩子情緒冷靜下來再告訴孩子這樣做是不對的,應該做的是什么(只有做好了,做對了才有獎勵,才可以滿足需求,建立規則意識
二
當孩子不配合時該如何開展有效訓練?
1.指令問題:很多家長的指令,不明確或者太復雜容易讓孩子覺得訓練難,不想配合。因此指令要簡化明確(例如:把桌上的水給我。而不是→去把水拿過來給我)并且注意“容易與困難”的搭配是80%容易+20%困難。
2.輔助問題:當孩子無法達到訓練要求時,家長可以給與孩子輔助和示范(可以借助身體輔助或者視覺輔助)讓孩子完成指令并及時鼓勵強化,激發孩子的積極性和信心。如果家長不去輔助,孩子也會感到訓練的難度,而不配合。
3.家庭教養方式:保持正優教養(正優教養以 “正向理” 為指導?!刚怪荚诓烧_恰當的教養式,不懲罰不嬌縱的對孩進管教;「優」指遵從孩的優勢及強項著重培養,增強與孩的互動;教養整體以然活泛化為主、互動游戲等綜合提升孩的能?。┖⒆拥慕甜B方式為包辦寵溺或者散養地方式,孩子很容易我行我素,不配合家長訓練。
4.親子關系:親子依戀關系是家庭干預的先備條件,家長與孩子的關系如果沒有建立起來,對之后的干預有很大的影響,孩子不信任家長,或者沒有把家長當成自己的伙伴或最親近的人,他是不愿意配合家長進行訓練的。
5.必要的強制訓練:對于口肌的訓練,需要孩子安坐并且配合家長來進行口面部的按摩或者堅持訓練一個開口的動作等;孩子一般不是很喜歡,但是家長要借助孩子的強化物進行引導強化或者親自輔助示范來降低訓練的難度,給孩子建立聽從指令的規則意識再開展相關的口肌訓練會事倍功半。
7.泛化練習:平時要在符合語境的場所將孩子所學的語言表達出來,將訓練與實際場景結合起來,合理運用所學的內容。比方說,孩子學習了“下雨了”的短句,當外面下雨的時候引導孩子說出“下雨了”將所學的內容賦予社會意義。
圖片
03
強化物的篩選和親子關系的建立。
強化物的篩選:小朋友的注意力不集中,不配合,喜歡沉浸在自己的世界中,那就需要用強化物吸引孩子的注意力和眼神關注,引導他關注外面的世界,另外強化物對于孩子會起到鼓勵強化的作用,幫助孩子建立信心,增強孩子學習的動機和積極性,另外強化一定要具體明確,告訴孩子因為什么而獲得獎勵,會幫助孩子建立規則意識。
親子關系的建立:簡單來說就是跟孩子建立信任關系,孩子不信任你,不喜歡你,躲避你,教學是很難開展的。除了平時多花時間陪在孩子身邊,也需要主動跟孩子進行互動游戲,留心觀察和了解孩子的動向以及內心想法,建立好跟孩子互動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