多動癥是注意缺陷與多動障礙 ,指發生于兒童時期,與同齡兒童相比,以明顯注意集中困難、注意持續時間短暫、活動過度或沖動為主要特征的一組綜合征。多動癥是在兒童中較為常見的一種障礙,其患病率一般報道為3%-5%,男女比例為4-9:1。
一、正確分析原因
影子老師在處理時,一定要從學生的角度去分析問題,不要一味的認為“孩子害怕了”,不要把害怕當做教育的捷徑!
如:當學生忽然跑開時,影子老師要分析學生是否真的害怕當時的任務,還是擔心自己能力不足而出現了逃避任務,還是因為忽然興奮起來了(需要身體能量的釋放)。一定要結合學生在學校的具體的表現進行分析。
二、正向行為支持
注意個體行為表現的多元面向,在對負向行為給予指正之前,可先對正向行為給予贊美,以促進影子老師和學生之間的正向關系,以及增強學生對負向行為的改變動機。
如:影子老師在區角活動中引導個案和其他學生答題贏建構籌碼時,小明同學因為第一次學會了搶答題目并且獲得了籌碼而跑開了,影子老師可以當著大家的面說這樣的話“小明剛剛答對了題目,他很開心;有的小朋友開心的時候會笑,有的小朋友開心的時候會跳,小明開心的時候會跑;我們讓他跑一會,他很快就回來了”。?
三、提供學生參與和選擇的機會
能提供學生參與和選擇的策略。如讓學生參與選擇增強物,參與制定后果處理的規則等,提供選擇獲得何種后果的機會。
例如有個阿斯伯格小朋友由于寫字能力跟不上不想在教室里面上寫字課,想去圖書館自己看書。影子老師不要說“不可以去圖書館,可以告訴他”如果你先完成N個字就可以去圖書館了(根據孩子的能力讓孩子自己選擇,但是要少于語文老師布置的課堂作業任務量)“。
影子老師要具體根據每一個情境,將”否定“變成”機會“,將自主權從影子老師身上轉移到學生身上。這樣不但能培養學生的獨立能力,而且學生還會為了自己的興趣,努力表現正向行為。
四、增強策略
影子老師采取能夠在真實情境中持續使用的策略,增強物的選擇盡可能符合行為的自然后果,像是自然強化物或社會性強化物(如:贊美等)。
非排除的隔離比排除的隔離較少入侵性,回歸原狀比過度矯正更好;社會性增強或自然增強物比原級增強物較符合自然發生情形;運用自我管理于增強策略中,讓個體自我決定表現的標準和行為的后果,相比完全由影子老師決定的增強策略,更能提供學生更多的選擇機會。?
最后要告訴大家的是,影子老師保持鎮靜、專業的態度面對個體的行為問題。影子老師尊重、明確、不敵對、不威脅、不批判,以解決問題的態度,保持彈性、用平和的語氣和學生互動,并且注意維護學生的尊嚴,注重發展和學生的正向關系,促進學生發展出新的技能。
老師對學生行為問題的初始反應,決定了這個問題的發展和強度;假如老師將一個頻率不高的次要行為問題視為重大的違規,并且采取懲罰的方式回應,如此可能會導致孩子更強烈的負面行為,師生皆落入惡性循環中。